新闻公告
新闻公告
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“同济”号亮相工博会——交付2个月来已顺利完成4个航次的科考任务
2025-09-25

   9月23日,作为海洋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、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创新平台和“海上校区”,由同济大学倾力打造的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 “同济” 号精彩亮相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。 “同济”号自今年7月正式交付以来,已顺利完成4个航次的科学考察任务。

“同济”号的诞生,是海洋强国与教育强国战略深度融合的结晶。2023年,同济大学依托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启动船舶设计建造, 2024年4月正式开工,今年1月下水命名,7月正式交付使用。

“同济”号兼具硬核性能与灵动设计,船长82米,型宽15米,型深6.9米,满载排水量约2800吨,最大航速16节,续航力8000海里,自持力35天,载员45人(其中船员15人,科考人员30人),适用于无限航区(冰区除外)。作为国内首艘斩获中国船级社(CCS)智能船舶规范 i-ship(R1,No,E,I)四项认证的海洋级科考船,具备岸基远程遥控、开阔水域自主航行、智能能效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四大核心功能。此外,动力系统也显优势:采用国产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,搭配直流母排 + 磷酸铁锂电池组混合动力方案,具备 DP1 级动力定位能力,相较同类科考船能耗降低约 8%,智能航线规划功能更可节约运行成本 3%~5%。

空间利用上的巧思让 “同济” 号实现 “小体量承载大作为”。在2000吨级船舶平台基础上通过优化布局,打造出460平方米甲板作业区域、320平方米实验室区域、人均10.2平方米居住舱室以及总计百余平方米的会议区、阶梯教室、休闲区、健身区等舱室,等效实现了3000吨级科考船的作业能力。

“同济” 号肩负科研与育人双重使命,强大的科考能力让其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移动平台。它可搭载作业型 ROV(水下遥控机器人)、多台集装箱式船载实验室及多种类无人系统,具备移动观测节点和固定观测节点综合自组网功能,可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、物理海洋海洋化学、海洋生物、大气环境等综合科学考察任务,开展海底地形与地貌、底质与构造、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综合调査、海洋调查装备试验以及海洋工程作业等相关工作。

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表示,此次“同济” 号亮相工博会,不仅展示了我国海洋科考装备的技术突破,更是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,期待与全球企业在装备升级、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。“同济”号年均计划执行 240 天海上任务,主要包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“海底科学观测网”的运行和维护,大洋钻探国际大科学计划海上调查预研究、高校学生海上实习和人才培养,以及承担其他海洋科学考察和海洋装备海试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,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同济力量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SQuedfkNJtO7yvC-cgNeA